2022年厦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布会 答记者问
厦门日报记者:我市“十项措施”主要是针对市、区级和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如何提高防汛防台风工作能力,那么针对我市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两级提升防汛应急工作水平,我市如何加强?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欧卫国:市防汛办根据省防指《关于开展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》通知要求,结合我市实际印发了《关于全面加快推进我市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的通知》,要求各级从各区、各镇(街)、各村(社区)实际出发,创建达标。市防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,及时召开厦门市基层防汛能力标准化建设动员部署会,组织各区迅速行动,加快健全镇(街)、村(社区)工作责任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,加快形成并提高险情灾情先期处置能力和应急保障水平,加快筑牢基层防汛救灾工作基础,提升防汛救灾韧性,当前总体工作推进平稳,截至目前,我市筛选出了13个基础较好的镇(街道)、68个基础较好的村(社区)作为先行试点开展标准化建设,积极发挥试点建设的示范效应,明年按通知要求完成全部创建目标。 厦门经济交通广播记者:请问,市海洋局加强渔港防汛防台风措施有那些? 市海洋局二级调研员杨庆勇:一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。《厦门市渔业防台风应急预案》《厦门高崎渔港防台风应急预案》等方案,每年5、6月在高崎渔港开展渔业船舶防台、海上救生综合应急演练,海洋、消防、120急救、公安以及思明蓝天救援队等10多个单位参演。二是压实压细责任。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防台风责任制度,全市15个避风渔港、锚地逐一明确责任人。在每次台风来临前,通过责任人提前发出预警预报、及时通知部署、组织渔船人员进入渔港锚地避风。三是强化渔港应急值守。驻港各单位全面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,必要时加派机关干部下到渔港加强一线防台力量,全面开展管理、执法、保障等工作。 厦门移动电视记者:请问,能否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今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情况?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一级调研员周畅灵:今年我们遭遇了60年来最严重的持续强降雨,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可以说非常严峻,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工作成效还是比较好。全年高效处置了43处险情报告,及时转移群众778人次,发布地灾气象预警22期,巡查排查地灾隐患2100多人次,全年没有因突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;同时,还完成30处地灾隐患点的搬迁避让和23处工程治理,大大减轻了风险隐患。这些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五项举措:第一是抓好“三早”工作。也就是早谋划、早部署、早安排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,提前公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,夯实各级责任。第二是落实“三查”制度。严格落实地质灾害汛前排查、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,按照全市地灾隐患动态管控清单落实各级(区、镇街、村居、地灾点)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的责任,有效地运转群测群防体系。第三是及时预警。资源规划部门和气象部门密切跟踪雨情雨势并加强联合会商,及时发布22期地灾气象风险预警,预警信息通过指挥系统迅速送达相关责任人,并及时通报有关媒体,以便风险地区提前做好防灾准备。第四是果断转移。地质灾害这种自然灾害和地震一样,目前技术上还不能精确预报,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仍然是群测群防,在危险来临之前赶紧跑路组织群众转移。今年各区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采取应急防范响应措施,资源规划局干部同步下沉一线助推工作开展,全年转移群众778人次,有效防范发生人员伤亡。第五是搬迁避让。对于处于地质灾害高危地区又不能就近选址搬迁的村庄,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,共投入5.6亿元,在同安主城区建设7幢24到29层14万平方共1318套的搬迁安置小区,目前97%的房屋已经签约移交到群众手里,受威胁群众位于地灾点的房屋大部分已拆除。对于能就近选址搬迁的地灾点,则按照“一户一宅”政策还建,投入了近4000万元建造22栋安置房。这些安置房建成后可安置群众128人。第六是工程治理。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同样是地质灾害的治本之道,我们始终坚持能治尽治的原则,只要有作业面可施工,坚持发现一起治理一起,努力实现存量隐患点持续“减量”,新增隐患点“动态清零”。今年,市区财政共投入近2500万元用于工程治理,目前已完成了湖里区、思明区、翔安区等23处隐患点的治理,大大减轻了安全隐患。
- 访谈嘉宾: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欧卫国,市海洋局二级调研员杨庆勇,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一级调研员周畅灵
- 主 题:2022年厦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布会
- 时 间:2022-11-15
- 地 点:厦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